掌握這5個路子,年賺百萬不再是夢想!

一.采訪了幾個身邊的大神,還有我自己之前在職場親眼見親耳聽的,分享幾個普通人在職場掘金的路子。

所謂掘金,一定不是平均薪酬5千你拿8千,而是你同學月薪5千你月入5萬這種,10倍的差距,一下子就可以靠自己在大城市立足了。

圖片[1]-掌握這5個路子,年賺百萬不再是夢想!

二.

  1. 選對賽道

第一個不用說了,仍然是賽道。

先篩選未來有前景的行業,比如人工智能行業、培訓行業、健康管理行業、金融分析行業、傳媒行業等等。

然后可以多關注下,自己掌握的知識學習的技能讀的專業,在這些有前景行業里有沒有機會?

選對賽道有多重要呢?我朋友和她先生是本科同學。她讀建筑設計,她先生讀軟件開發,碩士畢業一起在一線城市工作。工作兩年的時候,她月薪8千,她先生年入60萬。

這就是時勢造英雄!

只有一個行業是蓬勃向上的,是快速擴張發展的,行業里才有活錢,你的老板才有可能賺到錢,才能給你發錢。

一個日漸衰落的行業,你進的公司每天在生存線上掙扎,你老板每天在愁下個月開不了鍋了,還會給你加薪?

前兩年應屆生進拼夕夕,都能拿到大幾十萬的全包工資。這還不算,后面拼夕夕股價大漲,連帶著全包里股權的部分大漲,相當于畢業第一年薪酬小150萬。刺激不刺激?

快速擴張的賽道還有個好處,就是職位的坑特別多。

可能因為部門擴張、因為增加產品線,很快你們一起進的一批人,只要干個一兩年,不算太差,各自都獨立負責項目去了。

屁股決定腦袋,你不斷告訴一個基層員工要有團隊視野作用是微乎其微的,最好的成長辦法就是坐在那個位置上。而快速擴張的行業公司正能給我們這樣的機會。

前兩年我合作的互聯網公司員工,很多95年左右的,第一年跟我合作的時候懵懵懂懂還是實習生,第二年就老辣極了,不僅早轉正了還有助理了還帶著幾個實習生,獨立負責好幾個項目線。

戰局逼著士兵當營長,就算營長一下子沒干好,眼界、格局都跟上了,起碼也練出個連長的能力。

所以,選對賽道是非常關鍵的。而太多人,高考隨便報專業,畢業了工作碰運氣找,然后把努力都花在后面的996上,干了3、5年月薪還破不了萬。

年輕的時候,務必要打開思路,在做選擇上多花時間。

  1. 會跳槽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有時運一次入對行的。或者即使你入對了行,可能你剛好跟領導不合啦、整個部門被裁掉啦,都是有可能的。

那怎么辦呢?會跳槽就尤為關鍵。

誰說職業生涯是一錘定音的?我們有很多次重生的機會。

要說跳槽的經典案里,阿里巴巴的前CEO衛哲用親身經歷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模板。

他24歲在萬國證券破格做到資產管理總部副經理;25歲降薪降職去普華永道潛心學習財務;30歲進入零售業巨頭百安居,彌補自己執行力上的短板;36歲投奔阿里巴巴,被業界認為是“金牌經理人與新產業完美融合”。然后41歲人家萬事俱備創業了。

他提供了一個跳槽的實用方法:換行不換崗,換崗不換行。

遷移到你身上,應該怎么做?

比如你想去北京互聯網在線教育公司做運營,你現在在老家旅游單位當辦公室主任給領導寫講話稿。

那就先換行,從旅游單位換到互聯網教育公司,但是崗位去應聘你的老本行文案,當然你得提前做好功課,讓自己能寫教育公司需要的文案。然后再爭取內部轉崗的機會,或者下一次跳槽的時候,在同一個行業內,再去切換崗位。

我身邊很多人都疑惑,我一建筑師,是怎么去做互聯網產品經理的。我當年轉行的時候還沒有聽到衛哲的演講,但是我自己悟到的也跟他講的方法類似。

我那會做建筑師,目標是去互聯網公司做產品經理,于是我就先找了以建筑師為用戶的互聯網公司,去應聘產品經理。這樣我的建筑背景優勢就能用上。也算是辦個換崗不換行吧。

本來計劃的是之后再換行不換崗,切換到用戶是更廣泛更普適群體的互聯網公司。后來也拿到了這樣的offer說明我的計劃是走得通的。只是我自己半路萬事俱備直接自己干了。

當然,跳槽要有長遠規劃,不能因為短視盲目跳。

很多專業性很強的工作,都是需要靜下心來長年累月積累的。比如醫生、律師,不僅學制長、考試又多又難,入行收入還很低。

然而一個人一生所賺的錢,是我們這輩子每一年賺錢的總和(當然不是簡單相加,還要考慮金錢的時間復利),而不是看誰在30歲前誰賺的錢多。請相信,一個人知識縱深積累的復利。

所以,如果你剛好是在這樣的行業里,又具備競爭優勢,那就不要僅僅因為當下的薪酬低,而貿然切換賽道。

  1. 跟對人

這個路子,很考驗情商,也有一定運氣成分。

我閨蜜,在一家效益很好的企業,升職加薪順風順水。

穩定型企業還效益超好,想想升職難度有多大?一定是坑不多還一堆人盯著,空出一個就擠破頭那種。所以我進了這類企業的朋友,目前基本都還是基層干活的小兵。

閨蜜悄悄跟我講,那是因為她領導升職加薪順風順水,很得大領導賞識。而在他們那批進去的人里,她辦事兒好也取得了這位領導的信任。

所以每次這位領導一升,空出了個位置嘛,基本就是她升職了。甚至有次升遷,她還夠不上那個位置要求的工作年限,那個位置就空了2年等她。

運氣是一部分,主要體現在能趕上這樣的上司。

然而實力也不可或缺。能讓領導信任,一定是能想他所想、急他所急,能從他的視角考慮問題,把他看重的事情都辦得妥妥貼貼,讓他放心。

這樣他才會愿意重用你,越來越離不開你,有好事兒都愿意帶著你,因為也是對他自己有利。

  1. 到艱苦的地方去

眾所周知,華為、中興等企業,都有艱苦補助、離家補助。去中美洲,去非洲,去東南亞。要是去開戰的地方,還有更多額外補助。

光華為的艱苦補助按100美金一天算,一個月下來小兩萬,就頂得上北京2.5個人的平均薪酬了。這還不算人家的基本工資、項目獎金、年終獎金等等。

不少人5年就能存下幾百萬,完成第一桶金的積累。

如果是核心崗位,職業發展機會也是很誘人的。比如海外客戶經理,因為是直接對接市場創造價值的,那都是子公司CEO的預備人才。

不少人說海外孤單艱苦,其實個人認為在還沒有家庭的年齡奮斗幾年換取一些金錢和資源是值得的。何況你在國內就不辛苦嗎?

5年前,我在中興工作的老朋友,跟我微信聊天,講自己遠離家人孤苦伶仃。我那時候也被外派到項目上。我想要去最近的市里,要先打電話找村民開蹦蹦送我去鎮上,再倒兩輛大巴。然后我月薪5千塊!

所以,艱苦不一定能兌換成金錢資源。沒錢沒背景的年輕人,有這樣的機會,真的還是值得抓住的。

  1. 抓住公司內部創業的機會

2017年的年會上,當時投我們公司的互聯網教育公司,就有95年左右的員工,領到了小100萬的年終分紅。

這件事當時給我的觸動是極大的。

她為什么能在她的同學月薪4、5K的時候,拿到年薪百萬?

因為當時整個公司在推行阿米巴經營。

整個公司分裂成很多小組,每個小組配備一個小組長一個課程老師一個運營,小組完全獨立核算。也就是說,你想用公司的網站給自己的課程打廣告,是要單另核算廣告費的,你想用公司的其他資源也一樣。

所以,小組本身承擔了經營風險。而小組長承擔了風險的大頭。但是,大家也獲得了博取更大收益的機會。課賣得好,不再是老板多賺錢,給你象征性地發幾千塊獎金,而是課每多賣一份,你就能獲得實實在在的分成。

老板也希望員工拿得多。每個小組都賺大錢,意味著公司發展好營收好,老板也賺得被動收入。

當年公司就被激活了,人人都有了主人翁精神,士氣大漲,公司也扭虧為盈。

阿米巴經營最早是稻盛和夫提出的。國內我們熟悉的女裝品牌韓都衣舍很好地踐行了這個經營模式, 做到4年淘寶服裝品牌銷量第一。

現在國內很多公司都在學習這種經營模式,尤其是理念更前沿、制度更靈活的互聯網公司。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很多人都蠢蠢欲動覺得自己想創業。如果眼下沒有很好的契機,與其蠻干擔大風險,倒不如尋求成熟大公司內部這樣的機會。

先擔一點小風險,組織幾個人干一攤小事兒,定個年入百萬的小目標。日后真的自己干,這也是個非常棒的經驗積累。

03

很多人都是騎驢找馬的心態,在職場的時候覺得自己適合自己干適合創業,等自己干了發現不行又覺得自己適合回去上班。

但其實,職場并不是一潭死水。

如果你現在身在職場,不如先坐穩眼前的板凳,趁著在職場這幾年,充分挖掘這片江湖的掘金可能。

作者 | 啡小沫 公眾號 | 啡小沫

------本頁內容已結束,喜歡請分享------
溫馨提示:由于項目或工具都有失效性,如遇到不能做的項目或不能使用的工具,可以根據關鍵詞在站點搜索相關內容,查看最近更新的或者在網頁底部給我們留言反饋。
? 版權聲明
THE END
喜歡就支持一下吧
點贊1674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