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房價下跌,如何抓住機遇,改善生活?

過去二十年來,關于房產的神話已經被徹底打破,而這種轉變僅用了短短的三年時間。在過去的三年里,全國范圍內,包括一線城市在內的房價經歷了一次住房商品化以來最長時間、幅度最大的一輪調整。以往人們總是說晚買一年,相當于白白浪費了五年,但在這幾年里,情況卻是早買一年,相當于白白浪費了十年。這殘酷的事實迫使越來越多的人不得不改變他們的預期,開始更加冷靜地看待樓市。那么這輪下跌的原因是什么?當初又是如何漲上去的?房價是否已經見底?如何判斷接下來是否值得購房?對于普通人來說,下一步該怎么做?今天我將一一解答這些問題。

圖片[1]-面對房價下跌,如何抓住機遇,改善生活?-資源網站

首先要討論的是房價的實際下跌情況。自2021年以來,一線城市的房價相繼見頂并開始下跌。北京累計下跌了20%,回到了2016年12月的水平;上海累計下跌了22.8%,回到了2016年7月的水平;廣州累計下跌了21%,回到了2017年11月的水平;而深圳累計下跌了34.6%,價格回到了2016年9月的水平。除了深圳的跌幅接近35%以外,北上廣三個城市的跌幅都在20%左右。相對而言,二三線城市的房價下跌幅度要小得多,這說明在房市下行周期中,一線城市并非資產的堡壘,反而由于之前的上漲預期更強、杠桿率更高,下跌的幅度反而更大。一些小縣城的房價情況也很有意思,除了部分因產業結構欠佳導致嚴重人口外流,或者受周邊大城市的吸引導致房價下跌嚴重之外,很多小縣城的房價下跌情況其實并不嚴重。這主要有三個原因:首先,小縣城的房子大多是用來居住而非炒作的,因此杠桿率較低、交易頻率也較低;其次,小縣城的經濟主流是編制體系,購房者的公積金較為穩定,兜底效應明顯,降低了房價下跌的風險;第三,國家城市化紅利的尾巴仍在持續,農民進城購房在很大程度上支撐了小縣城的房價。總之過去三年,漲得越快的地方跌得越深,而縣級越高的地方跌得越輕。

接下來,我們需要探討的是房價下跌的原因。從宏觀角度來看,這幾年房價下跌的根本原因在于老百姓的負債率已經很高,很難再承擔更多的債務。大多數家庭的財務狀況和未來收入預期都已經被耗盡。數據顯示,到2020年年底,中國居民的杠桿率約為62%,這正好是房價鑒定的時候。此外,由于經濟周期和結構性調整的問題,我們賺取本金和月供的能力也面臨挑戰。過去幾年,許多曾經快速致富的行業相繼受到沖擊,如互聯網、房地產、教育培訓、金融、游戲等,這些行業幾乎覆蓋了所有高收入人群。以互聯網行業為例,在這一輪房價下行中,最受影響的不是之前就被看空的三四線城市,而是曾經最繁榮的深圳和杭州。這兩個城市都有一家超級互聯網公司,這些公司的員工曾經迅速致富,而在近年來的經濟調整中,他們的薪酬和福利都受到了影響,這導致了他們手中的房產價值受損。

第三個問題是,你手里的房產現在價值多少錢?一種方法是通過計算租售比來判斷,即每平方米的月租金與每平方米的房價之比。一般來說,這個比值會在一比200到一比300之間,取中間值1:250。另一種方法是,以你個人名義用你手中的房產做抵押,向當地銀行申請個人貸款,看看銀行愿意貸給你多少錢,貸款期限是多久,這樣你就可以大致了解你手上房產的實際價格。

第四個問題涉及到剛需。剛需這個概念其實是一個偽命題,面對房價下跌,有人會說我是剛需,我不得不買,我不在乎漲跌,這樣的說法其實是房地產開發商或中介經常使用的銷售策略。但事實上,剛需自住并不意味著不在乎房價下跌,如果面臨房價再跌一半的情況,大部分人都會三思而后行。面對房價下跌,我們不應該欺騙自己,也不應該自欺欺人,而是要吸取教訓,抓住未來的機遇,努力改善生活。

最后一個問題是,房價是否已經見底?根據過去一年來政策的調整和成效來看,目前房價還沒有真正見底,未來的下跌可能會放緩,甚至可能因為更大力度的刺激政策而使得某些地區的成交量增長,房價趨穩。但是中長期來看,房價下行的趨勢仍然難以改變。過去三年,房價的下跌其實更像是一種價格重置,因為中國經濟正處于調整期,世界格局也在發生著巨大變化。

最后給大家幾條明確的建議:一是在做出購房決策時,應該假設房價會繼續下跌,除非確實有必要,否則應該謹慎購房;二是要降低預期,堅持謹慎投資,趨利避害;三是在租金回報率達到按揭利率之前,不要考慮將房產作為投資;四是調整心態,房產的價值并不在于賬面數字,要尊重市場規律,堅持常識,才能在投資和生活中立于不敗之地。

------本頁內容已結束,喜歡請分享------
溫馨提示:由于項目或工具都有失效性,如遇到不能做的項目或不能使用的工具,可以根據關鍵詞在站點搜索相關內容,查看最近更新的或者在網頁底部給我們留言反饋。
? 版權聲明
THE END
喜歡就支持一下吧
點贊318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