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叛逆”標簽:重新理解孩子的成長

其實大多數中國父母焦慮的并不是孩子的成績,而是自己沒有為孩子兜底的能力。我是兩個孩子的爸爸,大兒子15歲,馬上要參加中考,二兒子12歲,今年小升初。他們的學習成績在中等偏上一點,但身心健康,性格開朗,我對此很滿意。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我對家庭教育的兩點思考。

圖片[1]-拒絕“叛逆”標簽:重新理解孩子的成長

每個家庭有自己的命運,每個人有自己的命運,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合適與否。您可以擇優取之。

首先關于叛逆,我認為用這個詞來形容孩子本身就是問題。請問叛逆二字,叛的是誰?逆的是誰?是孩子自己嗎?不,是孩子的父母。這是典型的父母視角,強加給孩子的詞。孩子從嬰兒開始逐漸長大,他們對這個世界是陌生的,成長過程中,本質上是對世界不斷探索的過程。換個角度說,這就是他們自我意識不斷覺醒,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不斷建立和完善的過程。這時候,孩子作為一個自主探索世界的人,開始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而問題來了,我們和孩子成長的環境不同,他是他,你是你。面對同樣一件事,他的視角和選擇可能與我們不同。

面對這些不同,我們作為父母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很多父母的狀態,以過來人的姿態對待孩子,不一致的部分都被視為“不聽話”。朋友,我冒昧地問一句,如果您特別成功,那我無話可說。但如果您和我一樣,普通人一個,那么孩子什么都聽我們的,真的是好事嗎?有沒有想過,我們辛辛苦苦培養孩子,是希望他們在我們不在身邊時,能夠獨立自主地過好一生。孩子探索世界的力量是蓬勃而富有生機的,如果我們阻止,他們無法成長,只能被逼得歪著長,然后我們就給他們貼上“叛逆”的標簽。

有沒有另一種可能,我們陪伴在孩子身邊,用他們的視角去理解世界,尊重他們。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他們偏離時及時發現,幫助他們修剪不好的枝芽。其實這個世界上沒有天生叛逆的孩子,只有自以為是的父母。

第二,請尊重孩子的價值感。建立價值感是孩子通過與世界互動帶來的感知和經驗。很多家長犯兩個錯誤:一是不給孩子建立價值感的機會,事事包辦;二是摧毀孩子的價值感。很多家長擔心孩子犯錯,怕他們吃虧,但人教事學不會,事教人,一教就會。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磕磕碰碰在所難免,我們需要做的是眼睛盯緊,手放開。只要不致命,就讓他們摔打吧。他們不知道疼,將來怎么能學會躲?他們沒學會錯,怎么知道對?

孩子好不容易考了98分,你非要問那2分是怎么扣的。換個場景,你這個月業績不錯,拿了1萬塊錢回家,你的伴侶質問你為什么200塊錢的全勤獎沒拿到,你心里什么感覺?孩子考了100分,你又告訴他不要驕傲。孩子考得好,為什么不能驕傲一下?他們上學比我們上班累多了。別跟他們講未來,太遙遠,他們感知不到。孩子需要的是,我做到了,你夸我。我努力了,就應該被獎勵。我們的每一次認可,都是在幫助孩子登上下一層成就的階梯。我們曾經都是不懂事的孩子,但要學會做一個成熟的父母,不要讓壞的教育方式無限循環。讓我們在這里終結這種循環,盡一切辦法幫助孩子。

最后兩句話:不是孩子有問題,而是孩子遇到了問題。孩子最不可愛的時候,就是他們最需要愛的時候。

------本頁內容已結束,喜歡請分享------
溫馨提示:由于項目或工具都有失效性,如遇到不能做的項目或不能使用的工具,可以根據關鍵詞在站點搜索相關內容,查看最近更新的或者在網頁底部給我們留言反饋。
? 版權聲明
THE END
喜歡就支持一下吧
點贊863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