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你懂得很多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為什么你天天讀陽明心學里的知行合一,知道卻還是做不到?那是因為你不了解宇宙中一個基本法則:能力抵不過業力,業力大不過愿力。
![圖片[1]-心誠則靈:實現愿望的兩個關鍵因素](http://www.oilmaxhydraulic.com.cn/wp-content/uploads/2024/07/20240708211314497-image.png)
能力指的是我們所說的知識、方法和技能,這些可以通過學習獲得。業力則是我們曾經創造的價值,種下的因果,幫過的人,積下的恩怨。而愿力則是我們內心最深處的向往,是發心、理想,是一切思考和行為的原動力。我們說能力抵不過業力,是因為一個人的能力再大、智商再高,都逃不出因果循環,抵不過他做過的事情帶來的影響。同樣的邏輯再延伸一層,所謂當下心,即未來命;當下命源于過去心。因果律有一個起點,那就是“念”。
一念起,萬水千山;一念滅,滄海桑田。那“念”又是從何而來的?答案就在這個字里——愿力。愿力才是宇宙中最強大的力量,這個力量我們每個人生來就擁有,只不過你一直不會用。緣分使然,今天你刷到了我。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我將教你如何最大程度地調用愿力,讓你的人生從此事半功倍,心想事成。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許過愿嗎?許過,那你曾經許下的愿望都實現了嗎?有些實現,有些沒有,對吧。那么請問,許下的愿望和愿望得以實現之間是否有必然聯系?大部分人的觀點是沒有。如果真有,那“事與愿違”這個詞就不存在了,人人都能心想事成了。
其實,還真有實現的可能。老話說“心誠則靈”,也就是說“你信則靈,不信則不靈”。有人會反駁說這是一種迷信,但我要告訴你,迷信和堅信之間只有一字之差。你知道為什么嗎?因為堅定的信念可以結實果,而迷信只是盲從,最終得虛果。一個向內求得自正,一個向外尋得自好,結果自然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既然靈不靈看心誠,那心誠該如何理解呢?為了更易懂,我們先從“不誠”說起。不誠,就是你的愿力和念受到了以下兩種外念的干擾:
第一種叫雜念。純念17秒法則說的是一個念頭要純然且專注地持續17秒,才能與宇宙產生同頻共振,宇宙會反饋給你一個同頻同質的想法,也就是靈感指引或線索,指導我們實現愿望的時間和空間。純念保持的時間越久,愿望達成的時間就越短。反之,一旦產生雜念,念頭反饋瞬間中斷,念也立即失效。不要小看這17秒,相當于2000小時的行動量。很多人努力卻無果,而有些人看似輕松成功,這些人只是具備了用更持久純念獲取靈感的能力。這種經歷在道家里被總結為“舍其對,避其門道法自然”,在禪宗里叫“三摩地”。無論冥想還是打坐,都是為了實現這種鏈接。
你現在可以試試是否能做到17秒專注在一個念頭上而心無雜念,然后是34秒、51秒、68秒。當你能做到68秒心無外物地保持一個純念,這就是能量轉化為物質的臨界點,恭喜你心想事成,你已經完成了一半,克服另外的50%你將修成正果。
第二種外念叫做轉念,也就是自我推翻。很多人說想要一樣東西,接著馬上解釋為什么他們無法獲得,并列舉事實依據。這是一種對自我實現愿望的推翻與破壞。舉例來說,“我要改變,但改變很難”、“我要做自媒體,但我不知道該怎么開始”、“我要創業,但我沒有啟動資金”、“我要買車,但聽說車還會降價”。這些想法遵循一個模式:“我要”然后“但是”。當你說“我要”時,宇宙的能量往一個方向創造,而你說“但是”時,能量又對沖抵消。大部分人之所以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就是因為他們的能量在啟動時因自我推翻而失去了創造力。這就是所謂的自我設限。
雜念和轉念兩種不成解釋清楚了,我們自然得到了“心誠則靈”的正解:專注和堅持。所謂念念不忘,必有回響。很多人感到心累、迷茫,處在迷霧中沒有方向,是因為他們習慣用眼睛看世界,而不是用心感知世界,習慣追求潮流而不是聽從內心。大多數人追求別人想要的,而從未問過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你只有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才能知道自己該做什么。這就是心悟意圓,在愿力的指引下,自然能做到知行合一。
面朝大海,可以是春暖花開,也可以是學海無涯,背后就是心性和愿力。當你具備了這種能力,你的人生自然山河廣闊,水遠天高。最后送你左宗棠的對聯:“發上等愿,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尋平處住,向寬處行。”愿你堅定且清晰,永不迷茫。